你的位置: 米乐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海燕”振翅衔音符

2024-03-24 07:20:11

  “海燕”振翅衔音符不久前,在石嘴山市惠农区举办的第二届中小学生美育艺术节上,一曲《暖阳下的海燕村》获得了一等奖。

  演奏乐团来自惠农区简泉小学,这是一群喜欢音乐的“移民娃”。此前,孩子们基本没有接触过贝斯、架子鼓这类乐器,“乐团”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更是遥不可及。一位音乐老师的到来,成为“小海燕”的音乐引路人,带着孩子们学习音符、熟悉乐理,用热烈的节奏点燃了村庄……

  简泉小学地处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该村属于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安置区,来自海原县27个行政村的近5000名群众在这里安家。

  2019年,陈波来到简泉小学,担任音乐老师。他从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了部队文工团。后来,出于对音乐的热爱,陈波有过组乐队的经历,也上过更多的舞台。

  那一天的画面,让陈波老师深受触动。一位小男生拿着一把旧吉他来请他帮忙调音——那是小男生父母不知从哪里买来的二手吉他,调了几次都调不准。小男生用极其渴望和期待的眼神看着陈波,后面还跟着一群小孩好奇地看着眼前的这把吉他。

  感受到孩子们对音乐的渴望后,组建一个乐团的念头随即在陈波的脑海里萌生。时任简泉小学的校长闫江,听取了陈波的提议,他们认为很有必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音乐的平台。闫江多方协调,争取到帮扶资金3万元,主要用于购置乐器。

  资金有限,怎样把资金花在刀刃上?陈波多方协调,对接各种资源,最终以成本价购进了电钢琴、贝斯、吉他、非洲鼓、葫芦丝等乐器,并以社团的形式组建乐队,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吸纳成员。

  “刚开始报名的学生很多,大多出于好奇。”陈波说,乐器对他们来说很新鲜,很多小孩以前都只是在电视上见过,大家都争着抢着报名。但乐器有限,刚开始先招收了30多名学生。

  由于学生都从海原县移民而来,又居住于海燕村,陈波便为这支小小少年组成的乐队,取名为“海燕少年乐团”。

  每天放学后,音乐教室传出敲击架子鼓的声音、弹钢琴的声音、吹葫芦丝的声音,很热闹。陈波从教音符、识谱、熟悉节拍等最基础的音乐知识教起,孩子们也在一点一点进步,短短几个星期米乐M6,乐团就已经能演奏简单曲目了。

  “头一个月最困难。”陈波深有感触地说,刚开始演奏容易出现节奏不统一、错音多的问题,再加上初次接触,乐理知识比较枯燥,有的小孩刚学几天,就开始打退堂鼓……所幸这些问题在所有学音乐的孩子的成长经历中,都难免遇到过,包括陈波自己。

  陈波结合学习音乐的经历,讲述自己的故事,鼓励开导学生,同时还改编一些时下流行的歌曲,如《孤勇者》等,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惠农区举办的第一届青少年美育艺术节上,乐团正式演出之前,陈波比学生们还紧张。上舞台,对这些孩子来说,是一个新鲜事。

  上台前,学生们也难免紧张:“老师,如果弹错音怎么办?”“没关系,你们不要把它当成比赛,就像平时排练一样,尽情去享受音乐。”

  让人惊喜的是,乐团正式上台后,孩子们非常给力,一个音都没有弹错,最终以近乎完美的表现,演奏了一首原创歌曲《快乐的小尕娃》获得了器乐组的第二名。

  此后,乐团多次受邀在各类校园文艺演出中登台,渐渐小有名气。小乐手一个个也更有自信,每天放学后的排练,成为“小海燕”们的快乐时光。

  一天放学后,校长闫江把陈波叫到办公室,跟他商量:有的家长反映,乐团排练时间过长,占用了孩子正常学习时间;还有家长说,小孩子正是学知识的时候,心思还是都应该放在课业上……

  闫江看出了陈波的心事,连忙说:“叫你过来,就是想和你商量,想办法打消家长的顾虑,寻求平衡,把这个乐团更好地办下去!”

  为此,他们商量,适当缩减排练时长,仅在有重要活动或比赛时增加排练频次,尽量不占用孩子日常课程的学习时间。同时,考虑实际情况,继续采取自愿原则,尊重孩子和家长的意见。

  今年11岁的杨斌,从三年级就加入了乐团,打架子鼓已有一年多时间了。以前,他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玩儿。自从加入了乐团,不仅更加自信,朋友也更多了。陈波一边数着节拍,一边指导他打了一小段。只见杨斌拿起鼓槌的刹那,动作洒脱,脚随着节拍有规律地打着节奏,自信又帅气。一旁的陈波一脸自豪。

  弹电子琴的杨娚,在乐团刚成立时就踊跃报名,家长也支持。起初她想学吉他,后来在乐团接触到了电子琴,相见恨晚。她音乐悟性高,陈波一直鼓励和引导她,每天指导她勤奋练习。家里人还买了一架电钢琴,支持杨娚的音乐梦。

  “大公鸡骄傲地张开了翅膀,小花猫调皮地爬上了枣树。扶贫车间与错落有致的美丽庭院相映成景,温暖和光辉洒满我们的村庄。请欣赏器乐合奏《暖阳下的海燕村》……”

  这是乐团登台前的报幕词——不久前,在惠农区举办的第二届中小学生美育艺术节上,乐团凭借一曲《暖阳下的海燕村》获得了一等奖。

  琴声悠扬,旋律欢快,节奏明朗。初听这首曲子,便被它的“画面感”和流露出的生命力所吸引:轻快的音符让听众仿佛看到了在操场上奔跑玩耍的孩子们,在暖阳下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近5分钟的演奏,口风琴、架子鼓、葫芦丝的小乐手们配合默契,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这首曲子是我根据海燕村的特色和移民文化所创作的一首曲目,排练用了两个星期左右。”陈波介绍,这首曲子比较有地方特色,演奏乐器也比较丰富,和城市里的众多乐团一起角逐,孩子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陈波说,乐团实施梯度训练,同时培养不同年级的3至4名同学演奏同一种乐器,这样,出现人员缺位时能及时补位。同时,还能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优势。“我们给每个声部都安排了声部长,这样一些涉及乐器的基础操作、乐理知识,孩子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不用老师挨个教了,我只需要适时讲解一些复杂的乐理知识,以及歌曲要注意的感情等。”

  如今,学校不仅有海燕少年乐团,还有向日葵舞团、雪绒花合唱团、小巧刺绣社等社团,为学生课外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选择。

  “这是学校落实‘五育并举’和‘双减政策’的重要体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同时,我们的学生都是来自移民家庭的孩子,学校开设的拓展课,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也进一步收获了教育的情感体验。”现任简泉小学校长常占仁说。

  曾经,触动陈波的“调音男孩”马国福,如今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他在红果子镇中学读书,周末一有空闲,他还会来找我练吉他。”陈波笑着说。

  陈波说,虽然力量有限,但能够在孩子音乐教育方面起到启蒙作用,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很有成就感。相比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在艺术教育的设施投入、人才配备方面相对薄弱,期待未来能注入更多的力量,陪伴更多的“小海燕”在音乐的海洋里振翅飞翔。(见习记者 张 敏)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