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乐理基础知识[模版]
米乐M6乐理基础知识[模版]令人感觉愉悦的声音,就叫音乐。音者,声音,乐者,令人愉快之意也,加在一起就叫音乐。声音的3要素是什么?是音质、音色、音量。音量不必多说,声音小了人们听不清,过大了就会有不适,那么声音的好不好听关键取决于什么呢?是音质!音质的好坏是决定声音是否好听的根本,这就是为什么说好琴是关键的原因,只有你拥有一把好琴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所谓的好声音是什么样的。音色的好坏是建立在音质的基础上的,所以对于乐手(特别是Bass)好音质应是第一追求,当拥有了好音质的时候你会发现好音色几乎是唾手可得,比音质不好的琴要追求好音色要容易无数倍。
一、以下图示五条线,就是五线谱.分一、二、三、四、五条线、五条线中间的空白处为间,共有四间。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都自下而上计算的。假使音乐作品是写在数行五线谱上,那么,这数行五线谱还要用连谱号连结起来。
连谱号:包括起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垂直线)和括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括弧)两个组成部分。包括线分花的和直的两种
符点是记在音符符头右边的小圆点儿,用以增长音符的时值。如果一个音符的右边带有一个符点,那么就表 示此音符的时值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再增加1/2;如果是带有两个符点的音符,则表示此音符的时值在原来的
延长记号 延长号: 延长号的形状是在一个半圆形的中间加上一个圆点,在单声部音乐中,它写在音符或休止符的
上面,表示按作品的风格、演奏者的意图可以自由的增长音符或休止符的时值。在多声部音乐中,延长号也 可以记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下面。此外,延长号还可以记在小节线上,表示小节间片刻的休止。当延长号记在 双纵线小节线上时,代表音乐的结束或告一段落。延音线:
延音线是一条向上或向下弯曲的弧线,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在演唱或演 奏时作为一个音符,它的长度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在单声部音乐中,连线永远写在和符干相反的方向。
如果是双声部音乐,则高声部的连线朝上弯,低声部的连线朝下弯。如果多于两个声部,连线则分别记在两 边。
变音记号是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一共有五种: 1.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半音; 2.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半音;
3.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4.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5.还原记号():表示把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乐器的分组
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下面分组介绍各种乐器(它们都是从高音到低音的乐器):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木管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等。
这种分类法源于欧洲,是以西洋管弦乐队中乐器声部的划分模式为分类原则,所有乐器分为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三大类。第一大类还可进一步细分,如,弦乐器可分为拉弦乐器(如小提琴)、拨弦乐器(如
(二)变化音的位置:变音符号必须对准所要升高或者降低的音。(升号和还原号的斜方孔,降号和重降号的孔,重升号的交叉点。)
比如: 是#F #G #C,那么在这个曲调里所有的F、G、C都要升高半个音。(如果遇到临时变音记号以临时变音记号为准)。
2、这是表明这个音要临时改变音高。这种临时升降号可以管一小节,在一小节之内有同样音名的音都要服从第一个变化音,也要跟着变化同样的音高。它的前面在就不需要有再画相同的符号。但是这种临时升降号只有在同一小节之内有效,这一小节之后就不再起作用了,可以说是“铁路,各管一段”。
a)变音记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和“间”内。但必须对准后面所要表达的音,才能使后面的音有准确的音高。
节奏是一个广义词,它包括了音乐中与时间有关的所有因素,这里概括了拍子、小节、循环周期和重音的位置。
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的组织在一起,按着音乐的强弱、长短,使它们有序的进行着,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不成其为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它无所不在,它体现在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小节线,每一个重音和速度的标记中„„
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有很多有强有弱的音,在长度相同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次序反复出现,形成有规律的强弱变化,例如:每隔一个弱拍,出现一个强拍时,这是一种节拍,而每当有两个弱拍或有三个弱拍再出现一个强拍时,这些又是另外的一些节拍,它运用了小节线和拍子号标记出来,看起来很具体。在有强有弱,一定长度相同的时间内按着一定的长短次序,由小节线划分,反复的有规律的重复,形成了有规律的强弱变化,这就是节拍的作用。
“强”与“弱”看似简单,但是人们可以根据这些简单的“强”与“弱”变化出很多种拍子来,从而形成各种情绪,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来。因此“节拍”是非常重要的,它等于是音乐大厦的基石,必须是有规律并且是有秩序的。
在节拍中,众多的音符都是以一拍为单位的,(这也叫做“单位拍”),这一个重要的时间段 — 一拍,就是音乐的基础,它是用指定的音符来代表的。也就是用各种不同的音符,比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做为基础的一拍,然后有强有弱的循序渐进。下面我用最最通俗的来讲,什么是拍子。
“拍子”用简单的话来说你用一个手掌来拍。手掌一下、一上,这就叫做一拍,(如果用两只手对拍的话,那么一张一合,就叫一拍)单单拍下去,叫做半拍,再抬起来,也是半拍,这样算起来一上、一下加起来就是一拍。(等于半拍加半拍)图示:
在我国的戏曲里,通常把拍子叫做“板、眼”,“板”就是重拍,“眼”就是弱拍。打起拍子来是这样的:用手掌拍击一下,这样称为“板”,再用食指点一下,这样称作“眼”。象京剧里常说“慢三眼”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三眼”表示有三个弱拍,加上一个强拍,实际就是指4/4拍。如果平时说一个人唱歌“没板没眼”的,也就是说明这个人的节奏不好,拍子不准确。
音乐的拍子,是根据乐曲的要求而定的,比如当乐曲寻求规定的速度是每分钟60拍,那么每拍占的时间是每分钟的60分之一,也就是一秒,(半拍为二分之一秒),如果规定的速度为每分钟120拍的时候,那么每一拍占的时间是半秒钟(半拍是1/4秒),现在是半秒钟打一拍,前面是一秒钟打一拍,显然后者要比前者快,(后面讲速度一节中我们还会讲到),以此类推。这也就是拍子的时值,当拍子的时值定下来之后,比如四分音符为一拍时,八分音符就相当于半拍,全音符相当于4拍,二分音符相当于二拍。而十六分音符则是1/4拍,换句话说,也就是一拍里有一个四分音符,有两个八分音符,有4个16分音符。再比如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四分音符就是两拍,二分音符是四拍,全音符是八拍,而十六分音符即半拍,这样,当拍子的时值确定后,各种时值的音符就与拍子连在一起。
如2/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2拍。叫做2/4拍,一小节里有两拍,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在一个小节里,只有一个强拍,一个弱拍出现,然后每小节不断重复出现。这种2/4的节奏很适合队列行进的时候使用,所以大部分进行曲都采用这种2/4拍的形式。谱例1:
3/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3拍,叫做3/4拍。也就是一小节有一个强拍和两个弱拍出现,每小节重复出现,第一拍是强拍,第二三拍是弱拍,这就是3/4拍。这种节奏很适合旋转,因此常常用在圆舞曲里(华尔兹)。象大家熟悉的圆舞曲之王 — 约翰·斯特劳斯,他的作品有大部分是三拍子的。
下面介绍4/4拍,4/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一小节有4拍,叫作4/4拍,在4/4拍里,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为次强拍,第四拍又是弱拍。谱例3:
6/8拍与 2/4 3/4拍不同的是:它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6拍,这样在每小节里:第一拍是强拍,第二、第三拍是弱拍,第四拍是次强拍,第五拍和第六拍又是两个弱拍,这样每小节6拍,反复出现。谱例4:
在音乐作品中,单位拍并不是固定在一种音符上。它可以使用各种音符作为单位拍。比较常用来作单位拍的有四分音符(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八分音符(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二分音符(以二分音符为一拍),长短音符交替进行。
拍号和拍号的画法 拍号是用分数的形式来标画的,分母表示拍子的时值也就是说用几分音符来当一拍,分子表示每一小节里有几拍,前面说过了2/4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2拍,3/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读法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比如2/4叫四二拍,3/4叫四三拍,6/8叫八六拍。
拍号要写成分数的形式,是因为在五线,二分音符是全音符的一半,自然是1/2,四分音符的时值就是1/4,以四分音符为例,每小节有2拍,(两个四分音符)时,拍号就要写为2/4,如果每小节有三拍(三个四分音符)就标画成3/4,这样以此类推。
拍号要标画在乐曲开始的地方,画在乐曲第一行谱表的后面,(但如果有调号,要先画调号再画拍号)顺序是这样的:谱号-->
调号-->
拍号。
在谱表上标画拍号时要以三线(五线谱中间的那条线)当作分数的横线,不必另外再画横线。如果乐曲在中途不改变拍子的话,只在开始的地方写一次就可以了,如果中途变化拍子,还需要标画新的拍号。
一、小节 音乐总是跌宕起伏,强弱交替出现,这种交替出现不能是杂乱无章的、随意的,必须按着旋律的结构,组织成最小的、有规律的组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才可以。这个最基本的基础,就是小节。规律是这样的,强拍和弱拍交替进行,每当一个强拍出来,不管后面跟不跟弱拍(1/4的就没有弱拍跟在后面)或是有几个弱拍,在第二个强拍出现之前这即构成了一个小节,当第二个强拍出现之后,又形成第二个小节,这样循环往复。比如,一个强拍后面跟着一个弱拍,这就是“二拍子”,一个强拍后面跟着两个弱拍,那么这就是“三拍子”,强拍后面出现三个弱拍子,那就是“四拍子”,以此类推,总之,在一小节里是不能出现两个强拍的。除非在弱拍上,特别标上了强音记号。
每一个小节之间是由小节线来划分的,小节线是一条条与谱表相垂直的坚线,上面顶到第五线,下面画到第一线,(上下两边切记不可出线,以免与音符混洧。)这样一条条的纵线就叫“小节线”,小节线把谱表分成一节一节的,从而形成了小节。
终止线是在乐曲最后,将要结束的地方,这里就不能单纯的画小节线,而是要区别一般的小节线来表示,这种表示的方法是用两条竖线,其中一条细线,一条粗线并行,细的一条在前,粗的一条在后,这叫“终止线”,表明乐曲终了。(终止线的上下两端也是不可以出线的,要与第一线:
有时,一个段落结束,或者在一个段落内,但需要转调的时候,也画两条小节线(但是两条细线,以区别终止线:
四、弱起小节 一般情况下,乐曲开头部分都是从第一小节,第一拍的正拍开始的,这种叫“强拍起小节”,也就是从第一小节的强拍开始。但是还有一种起拍不是由第一小节第一拍的正拍开始而是由第一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或者是第一小节的末一拍开始,或别的拍开始,总之不是第一小节的正拍开始,都叫“弱起小节”,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国际歌》,就是从弱起小节。谱例1:
这种弱起小节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完整的小节结束(也叫完全小节),还有一种是不完整的小节(也叫不完全小节)结束,不完全小节就是最后一小节的拍子与第一小节的拍子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小节。谱例3:
单拍子:是指在一小节之内只有一个强拍,而后面有固定的一个弱拍、两个弱拍或者几个弱拍,但从头到尾都是很规律的,每小节反复重复,这种拍子叫“单拍子”。单拍子的特点是只有强拍和弱拍,例如每小节有两拍,或者有三拍的这种拍子,都叫单拍子。下面我们举些在我们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例子:
比如2/4,这个符号叫做四分之二拍。表示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两拍,也即把四分音符看成是一拍,(如果打拍子就是一上、一下)每一小节打两下,第一下是重拍(也就是板)第二下是弱拍(也就是眼)。谱例1:
1、如果在一小节内,只有强拍,而没有弱拍的话,这种不叫单拍子,而叫“一拍子”(以后会讲到)。
2、在一小节之内只有一个音的时候,唱出来也是应该从强到弱,虽然只有一个音符,但在音乐表现中要体现这种感觉,把强弱变化唱出来。
复拍子的概念就是在一小节之内,包括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强拍子,(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完全相同的单拍子,结合在一起的拍子,)叫做复拍子。但是这种强拍在力度上是有区别的,在这中复拍子中一般第二个出现的强拍叫做次强拍。因为是次强拍,因此在力度上要区别于第一拍,要比第一个强拍弱一些。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比如4/4拍,就是复拍子。它是由两个2/4拍组成的。谱例1 2、6/8拍,也是复拍子。它是由两个3/8拍组成的。谱例2
单拍子和复拍子在记谱的时候,必须要按着拍子号,把散音符有机的、按着拍子连起来记,形成一个音组,这种有规则的记谱法也叫音符组合法,怎么来形成有规律的音组呢?首先我们把复拍子拆成单拍子以单拍子为单位来进行音符组合。比如,4/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四拍,它也是由两个2/4拍组成的,而2/4拍也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这样在写谱子的时候,应该以四分音符为单位,这样既有规律,而且在视谱时也比较清楚、简单易读。谱例3:
再比如6/8拍也是复拍子,它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6拍,也可以拆成两个3/8拍。也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仍然是以八分音符为一单位形成两组。谱例4
混合拍子,顾名思义,它不是单一的拍子,而是有不同类的拍子组合起来的拍子。所谓不同类是指分母相同而分子不同的拍子出现在同一小节内。叫做混合拍子。这种拍子是每小节由强弱等数交替和强弱不等数交替出现,也就是相同单位拍,两拍和三拍的单拍子加在一起形成的拍子,比如2/4+3/4=5/4拍,那么这个5/4拍就是混合拍子。谱例1:
注:混合拍子中在每小节里只可以有一个强音,因此第二组或第三组的强音都只能屈居次强音,不能称强音。
这里介绍一些平常用得很少的特殊拍子,这些拍子一般在戏曲音乐里用得多一些,比如一拍子,和散拍子,还有变拍子。一、一拍子
一拍子看名称就知道,每小节只有一拍,也就是说在一拍子的节奏里,每小节只有强拍,是有板无眼的拍子,比如京戏里的垛板,河北梆子里的快板、流水板,大都采用这种节奏,为的是突出音乐语言的力度,并有一种紧迫感。(比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扮土匪上山捣座山雕匪巢中一段唱腔“穿林海”就用了大段的1/4拍子,来表现杨子英剿匪的急切心情)。谱例:
散拍子一般也是用于民间戏曲,乐曲里运用的通常叫做“散板”,这种拍子无板又无眼,而是由演员来确定,演员根据音乐的内容的和情绪的需要自由的掌握速度的快慢和声值的长短。可以起到抒情的作用。散拍子往往用虚线来代替小节线,这样表示可以灵活、自由一些,另外还常用到一个符号“ 艹”,这也是散板的标号,有了这个符号就不用分小节,只把音符、表情、记号标出就可以,由演员或者演奏员自由的掌握。谱例:
由于作品的需要,有时固定的拍子不能从头到尾都是一种节奏,一种速度,这时候需要变换拍子(往往是因为情绪或是歌词的需要),这种变换我们称其为“变拍子”。在变换拍子的时候,一定要标清拍子号,否则,后面的拍子与前面标的拍子号不一致就不对了。谱例1
会打各种拍子,在音乐的演唱和演奏当中,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你识谱,提高你的识谱能力,并且能帮助你培养好的音乐感。现在我把一些常用的拍子的图示画出来,请你认线、连音符
连音符是常见的,尤其是在乐曲之间的经过音,经常出现连音符。什么叫连音符呢,就是在符尾的上面或者符尾的下面,分别标有数字的一组音符,叫“连音符”。连音符的种类很多,依照数字分别叫几连音,比如符尾的上方标着5,就是“5连音”,标着6,就是“6连音”,标着3就是“3连音”以此类推。
这种连音是在有一定音值音符的位置,出现比规定的音符多,但时值没改变,而且这种增长不是成倍的增加,这就产生了连音符,比如一个四分音符,应该有两个八分音符,如果用5个十六分音符都挤在这一个四分音符的空间,这就出现了5连音,如果有三个八分音符占了一个四分音符的空间,就形成了“三连间”,而有七个十六分音符占了一个四分音符的空间就形成了“七连音”。谱例1:
一般连音符的数字的标写方法只在符尾处写上数字就可以了,是几连音就写几,如果出现休止符就要在数字的两边画上连线,以示这休止符和音符之间的关系,但是要跨在一起。(见前图 — 最后一小节)
切分音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而出现的节奏变化。比如:一个音在弱拍时开始,而且延续到后面的强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强弱规律,使原来的强弱关系颠倒了,这种音形叫“切分音”、“切分音”在一小节之内,可以用一个音符来标写,而如果跨了小节的“切分音”就必须写成两个音符,并且要加延音线、速度 一 基本速度
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是作曲家根据音乐的性质而定的,有的作品抒情些,有的作品是歌唱性的,还有紧张的、行进的、活泼的、跳跃的等等,达到这个目的,作曲家都要在每一部作品上首先规定一个快慢的“时间表”,这就是“速度”。准确的速度才能有准确表达的基础,这种在音乐作品中规定的快与慢,就叫“速度”。
“速度”是由音乐作品中作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音符时值长,拍子就慢一些,音符时值短,拍子就快些。每一个音乐作品都不一样,而拍子也是千变万化的,为了准确的表达作曲家对音乐作品的要求,因此在每一部作品的开头都会用标明情绪,标明速度(一般是用音乐术语标明的)另外还要标明每分钟有多少拍,这样就明确的表示了作曲家对作品的要求,只要完全按着这些要求去作,至少在速度上,在情绪上是正确无误的。音乐速度的表示有两种,一种是用文字来表示的,比如“快速”、“中速”、“慢速”、“稍快”等等,还有一种是用音乐术语来表示的,这些音乐术语都是意大利语,目前国际上多采用这种标记,比如:Andante(慢板)、Allegro(快板)、Presto(急板)、Pill mosso(稍快)等等。
再准确的标志就是前面所说的,标明一分钟里唱多少个几分音符,比如:=56,这个记号告诉你,每一分钟唱56个4分音符,就是说明,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唱56拍,再比如:=72这是说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要唱72拍。这就很具体的表明了作曲家对作品在速度上的要求。为了有准确的速度,人们发明了“节拍机”,在节拍机上,标有各种速度。并有只指针象钟表一样发出滴达声来提示你速度的快与慢。这是很科学的,目前国际上广泛的使用这种机器,从儿童学琴,音乐家练琴到大乐队排练。都离不开“节拍机”。二 临时变化速度
音乐进行的速度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速度,还有一种是临时变化速度,基本速度就是前面讲的,乐曲固定要求的速度,或者是比较大段使用的速度。还有那种临时变化速度,是根据乐曲需要临时标记的,比如:渐快、突慢、还原等等。
音乐的速度很重要,因为同一首曲子处理的速度不同,曲子的性质会是完全两样的,收到的艺术效果完全不同。谱例:
授课班级 :音乐本科班、专科班、(侧重舞蹈音乐班及舞蹈班)授课时间 :一学年,共计 62学时。共4学分,每学期2学分。授课周数 :第一学期 14周,28学时;第二学期17周,34学时。教 材 :基本乐理,李重光编,共 44讲。
教学目的 :基本乐理是音乐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地掌握所学内容,为以后的和声课、创作、等后续理论课以及表演、演奏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教学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抓住课堂讲授与课堂练习的两个环节双管齐下,再加上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互相提问,互相交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技能同步进行。教学进度 :
(二)第六讲 记谱法中的常用记号 第四周 第七讲 乐谱的正确写法 第八讲 节奏节拍 第五周 第九讲 各种拍子 第十讲 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 第六周 第十一讲 节奏中的强弱关系 第十二讲 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第七周 第十三讲 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标记 第十四讲 音程的名称及其标记 第八周 第十五讲 音程的分类
第九周 第十六讲 怎样识别和构成音程 第十周 第十七讲 三与七 第十一周 第十八讲 原位与转位 第十二周 第十九讲 怎样识别与构成
(二)第五周 第二十七讲 如何确定调与调式 第二十八讲 调式的多样性及其表现作用 第六周 第二十九讲 调式中的音程 第七周 第三十讲 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第八周 第三十一讲 音程的表现作用 第三十二讲 调式中的
(二)第十周 第三十四讲 的实际应用 第十一周 第三十五讲 调式变音 第十二周 第三十六讲 半音音阶 第三十七讲 调关系 第十三周 第三十八讲 转调
第十四周 第三十九讲 怎样识别转调和调式变音 第十五周 第四十讲 移调 第四十一讲 移调的实际应用 第四十二讲 装饰音
主要内容 :基本乐理所包括的内容。基本乐理是一门音乐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是敲开音乐之门的第一把钥
匙。是音乐理论科目中第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无论是学习作曲、音乐学、演唱、演奏、音乐 教育或者是舞蹈专业所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总之,凡学音乐或与音乐有关的专业,都必须学习基本乐理。要学
好专业,必须学好基本乐理。基本乐理大概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识谱与记谱部分;第二部分为理论 部分。从音程开始。
教学目的 :学习这一讲使同学们初步了解关于音的一些知识知道音的性质,在音乐中使用的所有音、乐音体系。
一、音是怎样产生的。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传送到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属于空气
传播)我们所能听到的音,大致在每秒钟振动 11—20000次的范围之内。比这个范围再高或再低的就听不到了.而在音乐中所用的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这个范围。但这些音也不是全部都用来构成音乐。
色彩。由发音体振动的方法,性状、成分及发音体的品质等多种因素决定。(1)、各种乐器的形状,质量不同音 色就不同。如二胡、笛子、钢琴等。(2)、同一乐器的原料的质量不同音色也不同。(3)、同样乐器演奏方法
或演奏水平的不同音色也会有区别。(4)、人声分男高、女高、男低、女低等但音色也不同。音的四种性质在
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要注意,并非所有的“音”都具有上述四种特性,乐音有,而噪音不具备固定
音高的特点。乐音与噪音。乐音,振动规则的,听起来音高十分明显的音叫“乐音”。如定音鼓、小提琴、钢琴
二胡等。噪音,振动不规则,听起来音高不明显的音叫“噪音”。如军鼓、锣钹、木鱼、梆子、大鼓等打击乐器。
音相加叫做“全音”。在钢琴上,包括白键和黑键,相邻两个琴键都构成“半音”。隔开一个琴键的两个琴键都
构成“全音”。左边低,右边高,从左到右按半音排列。乐音体系基本上包括了音乐中所有的音。不管各种人声
1、以C、D、E、F、G、A、B七个字母独立命名的音级叫“基本音级”。钢琴上的52个白键重复用以上七个音名,就是说52个白键都是基本音级。重复的两个音级之间的关系叫“八度”(纯八度)。高度不同,名称和意义相同
这七个音名,我们还经常把它唱成基本调的do、re、mi、fa、sol、la、si,又叫“唱名”。但在乐音体系中,音 名是固定不变的,而唱名是不固定的。
可以用#号、b号、x号、bb号、还原号来表示。钢琴上的36个黑键都属于变化音级。它们都是由基本音级升高或
高不同的各音,只好把它们分组,就叫“音组”。乐音体系中的音共分9组,从中央开始向上为小字一组、小字
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标记在小写字母右上角加一数字。如:c 1 表示小字一组的c.d 2e
3、c 4 等。中央向下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只写小写字母,大字组只写大写字母标
音组,各自包括12个音级,七个白键,五个黑键。小字五组只有一个音级c5,大字二组有三个音级A 2 B 2 # A,叫做“不完全音组”。
七、标准音和中央。C 1 即小字一组的c为中央c。a 1 即小字一组的a为标准音,也称“演奏会高度”。
级的高低次序,由C开始向上和向下,隔一音写一音,直写到同名音出现为止。C E G B D F A C C A F D B
4、按照基本音级的高低次序,由A开始向上和向下,隔一音写一音,直写到同名音出现为止。A C E G
教学步骤 : 什么是音律?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音律”。音律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
音与分音列 复合音。我们平时所听到的声音,绝大部分都是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也就是说,物体振动时,如弦振动,不仅整条弦在振动,而且弦的各部分,如 1/
音,也就是我们听的最清楚,最响亮的音叫做“基音”。由弦的各部分振动(分段)而产生的音,音量较小,一般不容易听清,叫做“泛音”。也叫“倍音”。这种基音与泛音组织起来叫“复合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
大二 大二 大二 大二 小二 大二 小二 增一 小二 上面是以 C为基音的分音列,C是基音,也是第一分音,分音
列共有15个泛音,一个基音组成。泛音列和分音列不同,泛音列不包括基音,只有 15个泛音。二、五度相生 律。以分音列中的第二分音 c与第三分音g两音之间的音高关系连续相生而求得的各律的准确高度的方法,叫做
形式作为生律要素,如C E G、F A、CG B D,这样来定出C D E F G A B七个音的准确高度叫“纯律”。四、十二平均律。将纯八度如 C 1 —C 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即半音。这种律制叫“十二平均律”。这
种律制是目前在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律制。我们用的钢琴、风琴、电子琴、手风琴等键盘乐器,都是采用十二
平均律定音的。制定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朝音乐家朱载育。根据十二平均律,所有的半音都相等,从而产生了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各音叫“等音”。因此在键盘上,除了 # G和 b A这个黑键互为等音(有
两个名称外),其余各音都有两个等音,都有三个名称。(图例)关于三种律制的音高是不一样的。五度相生
律中E—F、B—C之间的半音,比十二平均律的半音小。C—D、D—E、F—G、G—A、A—B之间的全音比十二平
均律的全音要大。纯律中E—F、B—C之间的半音,比其他两种的半音要大。C—D、F—G、A—B为大全音,和五
半音,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我们前面讲过,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最小单位叫半音,两个半音为一个全音。一
个八度之内有十二个半音,也就是十二平均律,共合六个全音。但由于出现了等音关系,一个音级有好几个名
2、变化半音。由同一个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半音 叫“变化半音”。如: C— # C、b D—D、E— # E、G— b G等。为同一个音级构成。# C— bb E、D—
“变化全音”。如: C— x C、D— bb D、b C— # C等。为同一个音级构成。C— bb E、# C— b E、D— b F、E— b G等。为隔开一个音级构成。解释:同一个音级,不管 C、# C、b C、x C、bb C等,都属于C的音级。b C— # C等相邻音级,按七个基本音级的排列为标准。C—D、# D— # E等。隔开一个
1、说明下列半音与全音的类别。# F—G(自然半音)、A— b B(自然半音)、b B — b C
(自然半音)、# G— b C(变化全音)、F— # F(变化半音)、# B— # C(自然半音)、# F— b A(变化全音)、# B—D(变化全音)、b A— # A(变化全音)
教学要求: 很规范的掌握各种音符。什么是记谱法?以书面形式记录音乐的方法叫“记谱法”。简谱、五线谱 两种。
一、简谱、五线谱怎样记录音的长短。简谱,以阿拉伯数字 1、2、3、4、5、6、7和短横线(增时线
五线谱,以五条平行线加上谱号和各种不同的音符,休止符为主要符号。简谱记录音的长短,由一个基本音符
(四分音符)后面加线叫“增时线”。一条短横线代表一个四分音符。基本音符下面加线叫“减时线”。每加一
条短横线就减少原有时值的一半。五线谱的音符由三部分组成:(1)、符头,分为空心和实心。(2)、符干,可朝上或朝下。(3)、符尾。比全音符更长的叫二全音符(图例)。看上图的各种音符。以上讲的音符叫基本
音符,基本音符之间相邻的两种音符长短关系为 2比1。如:一个全音符等于二个二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等于
二个四分音符等。附点音符。在基本音符右面加上小圆点(附点)叫“附点音符”。(1)、音符带有一个附
点叫“单附点”。其作用是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一半。(2)、音符带有两个附点叫“复附点”。其作用是增长
原有音符时值的四分之三,也就是第一个附点时值的一半。(3)、音符带有三个附点叫“三重附点”。增长原
有音符时值的八分之七,第三个附点又是第二个附点时值的一半。一个附点用的最多,两个和三个用的少。
(图例)注意:简谱中的二分附点音符和全分附点音符不用附点,而用增时线。(图例)延音线。用来连接同样
高低的音的连线。简谱记录音的高低。用七个数字1、2、3、4、5、6、7。或在它们上面、下面加点。上面加
(图例)c d e f g a b c(3)、中音谱号:也叫C谱号,记在第三线或第四线上,指明第三线
音位。三线叫中音谱号,四线叫次中音谱号。除此之外,还有一线中音谱号、二线中音谱号、五线中音谱号、。
高音谱表,写上低音谱号叫低音谱表等。如前例。各种谱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经常以高音谱表
2、在线谱中变音记号有两种用法:(1)、作调号,写在 谱号的后面的升号或降号叫调号。(2)、临时变音记号,不管简谱还是线谱,临时记号只在本小节起作用。
④(图例)移高八度记号 • con(图例)低八度重复 ⑥(图例)反复记号 ⑦(图例)换气记号 ⑧(图例)延长
教学要求 :不管是线谱还是简谱必须准确、细致。从谱号、符头、符尾、附点,小节线以及我们前面学过的各
种记号在写法上应该绝对准确。在乐谱的书写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如把线上的音不小心写入线内,音的 高低就出现错误。多加一条符尾就会出现音值上的错误。因此是否准确的写好乐谱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多练 多写。
教学目的 :这讲主要让学生了解节奏、节拍方面的一些概念性问题,清楚节奏与节拍是音乐构成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音乐表现中被视为音乐的“脉膊”。从音乐的性质也可以看出,在四种性质中,节奏、节拍就占了一半。
来,形成有规律的强弱变化运动叫节奏。)节奏的含义有两种:狭义讲就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有
二分音符、四分、八分音符等)有长音有短音。从广义讲,节奏也可以理解为整个音乐作品中段落的比例平衡关
系。如前段为 4/4拍,后段为2/4拍。所以4/4拍要比2/4拍慢。人们长讲的节奏快慢。总之,节奏的主要特征
节拍。也就是相同时值的强拍与弱拍有规律的循环出现称为节拍。简单的讲,就是有强有弱的相同时间片断,按
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如一强一弱循环重复就是两拍的节拍,一强两弱循环,就是三拍的节拍。总之,节拍 的主要特征是音的强弱关系。因为节拍在长短关系方面都是相同的。因此,节奏和节拍这两个概念,往往不容
易搞清楚,因为他们之间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一些不同之处,两者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实际音乐作品中,节
型意义的节奏叫节奏型。一首乐曲中有好多相同的有规律的同样的节奏,只是音高不一样。这种节奏给人的印
拍,也就是一拍。在节拍的循环中,按两个单位拍循环时为一强一弱,三个时一强两弱,只有一个强音时带有强
音的单位拍叫强拍,不带有强音的单位拍叫弱拍。(图例)有两个强音第一个强音叫强拍,第二个强音叫次强
表示节拍的单位叫拍子。就是节拍的单位拍(每一拍)用一固定的音符来代表。把每一拍的时值(长短)给固定
了。(节拍的单位拍用一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拍子)如: 5 5 是一强一弱,由四分音符的时值为一个单位拍。
也是一强一弱,但它是由八分音符为一个单位拍。所以,拍子就是把节拍的单位给确定了。如2/4拍以四分音符
叫弱起。弱起的乐曲,第一小节叫弱起小节,也叫不完全小节,乐曲的最后一小节也是不完全小节,前后两小节 相加为一个完全小节。例8—9 51页。弱起的乐曲非常多,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计算乐曲小节时,由第一个完全 小节
教学要求 :很熟练的掌握各种拍子 在音乐中,各种拍子由于它们的强弱变化不同,所以音乐效果必然不
同,各种拍子有各种拍子的表现作用。我们要讲的各种拍子中,主要以单拍子为主。因为拍子均是由
单拍子中的二拍子和三拍子组合而成,掌握了单拍子,其他拍子就容易了。所以这一讲的重点应该是单拍
复拍子。由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拍子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拍子叫复拍子。特点:除了强拍和弱拍
三、混合拍子。由不同类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拍子按照不同次序组合而成。强弱次序是看单拍子出现的 前后而顶
四、变换拍子。在乐曲中各种拍子交替出现叫“变换拍子”。这类乐曲很普遍,就是一首乐曲中采用了好 几种拍子 例 25。
五、交错拍子:几种不同的拍子同时进行。但强弱关系是相同的。这种拍子并不常用。即使用也是两个以 上声部的 曲子。例 27。
七、一拍子。是一种特殊的拍子,只有强拍没有弱拍,常用于戏曲音乐中(如二性)。可以作为单拍子的 特例。在我国也用板眼来表示强拍和弱拍。戏曲音乐中的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一板一眼为二拍子、一板三 眼为四拍
要掌握这一内容,不仅要熟悉理解音值组合法的目的与方法,同时必须熟练各种音符的时值以及有关拍子 的类型,切分节奏等知识。把节奏按节拍、拍子组合好,把节奏拍子化。
音值组合法是将各种时值的音符,按拍子的结构特点,进行组合,叫“音值组合法“。目的是为了便于读 谱。
2、当单位拍于四分音符时,如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往往将一小节的符尾都连接起来,为了 单位拍之间能清楚的分开,第二、第三符尾可按照单位拍彼此分开。(图例)
3、在演奏划分较复杂的情况下,每一音群用第一条共同的符尾以外,第二、第三条符尾还可再分成附属的 音群。(图例)
7、可以使用符点音符,但每一拍的最后一个音是符点音符时,其时值不可延续到下一拍,以免造成单位拍
8、为了记谱清晰,附点音符、以及代表三拍子的前两拍或后两拍,可以不遵守单位拍彼此分开的原则。(例7)
9、假如单位拍不止一个音符,而最后一个音符带附点并占有下一拍的时间,这样的附点因其明显性不够而 不用。(例8)
音值组合的总的规律和方法不管是什么样的拍子,基本上都遵守单位拍分开的原则。根据规则一条一条严 格细致的学。
总之,要学好组合法,首先从单拍子入手。因为拍子都是由单拍子组合而成,所以学习音值组合法的 重点应放在单拍子的音值组合上。
教学目的: 主要明确节拍中的强弱关系在节奏中的体现以及音乐中的比较特殊的强弱关系,切分音、连音 符。
在音乐中,节奏节拍之间的强弱关系,有着基本的共同规律。前面我们进行了各种拍子中各节拍的强弱关
系。这些节拍的强弱关系也同样体现在节奏中。比如: 一小节包括平均的两个音时,它就相当于二拍子,第一拍强。第二拍弱。如 2/4拍有两个四分音符。一个强拍,一个弱拍。3/4拍 强弱弱 第一拍强,后两 拍弱。
但是当第一拍(不管强拍还是弱拍)包括平均的两个音时,它也相当于二拍子,第一音强,第二音弱。当
一拍中包括平均的三个音时,第一音强,第二、三音弱,相当于三拍子。当一拍中包括平均的四分音时,就相当于四拍子等。
也就是说,节拍的强弱关系不仅体现在每个单位拍上,而且还体现在每个单位拍的各音上。例2、3、4。
这种节奏中的强弱关系,不仅体现在一拍中,也同样体现在半拍或更小的时值之中。当然这里说的强弱是 相对而言,它没有节拍中的强弱明显。
在节奏的强弱关系中,应该注意: 3/4拍和8/6拍,每小节都是六个八分音符时,而两者的区别是3/4拍中 的六个八分音符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次强弱。8/6拍是强弱弱、次强弱。(图例)音符越多,强弱层次就越多。
二、切分音。一个音从弱拍或弱部分开始把下一个强拍或强部分持续在内的音叫切分音。特点是改变了原
有的强弱关系。切分音有两种形式:其一、一小节或单位拍之内的切分音,一般用一个比前音符时值长的
切分音为音乐语言中极富特色与表现力的节奏形态,它打破了正常的强弱关系,产生了两个连续的重音;
1、基本划分。将一个音符分成均等的二部分、四部分、八部分、十六部分等。将一个附点音符分成均等的
2、特殊划分。将一个音符的时值自由划分,来代替音符的基本划分叫音符的特殊划分,也叫连音符。如:
• 三连音:将一个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三部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两部分叫三连音。例 8(2)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将一个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五部分或六部分,或七部分来代替基本划分 的四部分叫五连音或六连音,或七连音。例9、10、11。
• 二连音、四连音:将一个附点音符分为均等的两部分或四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三部分,叫二连 音或四连音。例 13、14。
注意:五连音和七连音既代替基本划分的四部分,又可以代替附点音符的三部分、六部分。但还是代替四 部分时多。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各种拍子及其表现作用,进一步明确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重要性。主要内容: 各类拍子在音乐中,乐曲中的应用以及音乐效果、特征。
节奏节拍是音乐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他们比作是音乐的骨骼。从我们讲的章节来看,从第八讲到十
三讲,整整六讲,都围绕着节奏节拍,在整个乐理课中,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这充分说明了节奏节拍在音乐 中的重要性。
一首曲子只有音符,没有节奏,节拍就不成音乐。如果节奏节拍应用不当,就不会有应有的音响效果。各种 节奏
我们前面讲过,节奏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并存的,两者有相同之处,但又有不同之处,好象有时对它们
两个概念又分不开,好象是一个意思似的。一般讲,节拍偏重于音的强弱,节奏偏重于音的长短。各种拍子虽然多种多样,但具有典型意义的还是单拍子中的二拍子和三拍子,也可以说二拍子和三拍子是各
种拍子的基础,所有的拍子都是由这两种拍子变化而来。如 4/4拍是两个2/4拍合成。6/8拍是两各
3/8拍合成。5/4拍是由2/4拍加3/4拍结合而成。就是说所有的拍子都是由单拍子演变出来的。然而各种拍
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常用于队列进行中。用偶数拍子,节奏坚定明显,旋律鲜明,结
进行曲最初主要用于军队,用铜管乐队演奏。十七世纪起,进行曲也被作为音乐艺术的体裁,运用于歌曲、歌剧、舞剧和器乐曲中。在器乐曲中的独立演奏(独奏或合奏)的进行曲,也有作为套曲中一个乐章的进行 曲。
如: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 复三部曲式;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波兰作曲
家肖邦的《葬礼进行曲》;还有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
圆舞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华尔兹”。(圆舞曲音译“华尔兹”),是一种旋律流畅,节奏轻快的三 拍子舞曲。
起源于十八世纪下半叶奥地利和德国的民间舞曲——连德勒。十九世纪风行于欧洲各国,其主要特征为伴奏
声部采用周期性反复的节奏型“强弱弱”。主旋律流畅,抚媚动人,和声与曲式结构简单明晰,每小节第一
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与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等。还有《青年圆舞曲》见
二拍子、三拍子的表现特点,同样体现在由它们构成的复拍子之中。如 4/4拍也能体现进行曲的特点。如例 12—5。76页。
二、复拍子与单拍子不同的地方是增加了次强拍。在强弱层次方面较复杂。另外,反复周期变长,与单拍子
总之,不同的拍子有不同的表现作用。如河北民歌《小白菜》,三种不同的节拍,其效果则是不一样的,看
教学目的: 使大家知道在音乐的表现中,除了前面讲的内容外,还有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那就是速度和 力度 主要内容: 音乐的速度与力度。教学步骤:
一、音乐的速度。音乐的速度在乐曲中表现作用其意义重大,与乐曲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同一首乐曲,由
如:贺绿汀《森吉德马》中的一段旋律。(《森吉德马》是我国蒙族少女的名字,以它为曲名的民歌流行在
内蒙一带。贺绿汀把它写成了管弦乐小品,表现了蒙族人民热爱草原、热爱家乡,迎接解放的心情,用不同 的速度表现。)
用慢速演奏时,给人的印象是辽阔、静谧,旋律富有歌唱性,悠然自得的情调,使人马上想到大草原的自然 风光
用快速度演奏时,马上变的跳跃欢快,富有舞蹈性,使人立即想到草原牧民们的幸福欢乐的样子。这种戏剧
性的改变,完全是由于速度的不同所造成的。可想而知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速度的表现有两种情况:
1、不同的拍子、音符时值的长短不一样,音乐速度不一样。音符时值短,速度就快,时值长,速度就慢。
总的讲,表现激动、兴奋、欢快、活泼的情绪一般都与速度相配合。田园风的比较抒情的采用中速表现,而
速度记号、力度记号要尽量熟记,便于使用。第一讲至第十三讲是《乐理》课的第一部分内容,识谱与记谱。要真正的掌握好是很不容易的。要掌握好识
在整个《乐理》的内容中,从十四讲开始正式进入音乐理论的部分。第十四讲、十五、十六讲,讲的是音程 部分
音程是音乐理论的开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以后所有内容都和音程有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掌握了音程
就会给后面的“”、“调式”等打好基础。否则以后的学习就要吃力了。所以音程是乐理中很关键的内
一、什么是音程?在乐音体系中,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叫“音程”。也可以说,在乐曲中先后或同时出现
(发响)的两个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叫音程。(图例)同时出现 先后出现音程中的两个音。高的音叫上方音
2、旋律音程:音程中的两个音先后发响(出现)叫“旋律音程。”其进行方向分为:上行、下行和同音进行.(图例)上 行 下 行 同音进行
1、音程的写法。旋律音程根据发声先后次序依次记写。两个音要前后分开。和声音程书写时上下对齐,一
度音程前后紧挨着。二度音程稍微错开一点。根音左、冠音右。(图例)旋律音程(图例)和声音程(图例)
2、音程的读法。上行,同音进行的旋律音程,和声音程,读时由低到高,由前到后,不加任何说明。下行
1、度数。音程的根音与冠音之间包含音级的数目叫级数,用“度”来计算。也叫“度数”。包含几个音级 就是几度。(图例)1度 2度 3度 5度 8度
音程的度数是构成和识别音程时首先应明确的。如 E—G之间包含了三个音级(E、F、G)就决定了它是三度。
即使是 b E — G、E— # G 等。两者发生任何升降变化,只要级数位置不变,它就是三度,永远为三度。(图例)
2、音数。音程中根音与冠音之间包含的全音和半音的数目叫“音数”。用整数,分数和带分数标记。全音
当一个音程的度数明确后,就需要看这一音程中包含多少半音和全音,从而决定音程的种类和名称。除纯一 度外相同度数的音程都包含不同的全音和半音。因此,它们有时度数相同而音数不同,名称就不同;有时音
数相同而度数不同,名称也不同;而度数、音数都不同时名称更不同。如 C——D是二度,包含一个全音,而E——F也是二度,但包含一个半音。
音程的名称就是根据两个音之间所包含的度数和音数决定的。度数和音数就是构成音程的两个要素,两者缺 一不可。
为了区别这些度数相同,音数不同和度数、音数都不同的各种音程。我们把音程分为纯、大、小、增、减、倍增、倍减等各种类型来说明。
见例 14——8(1)纯一度、音数0。(2)小二度、音数1/2。(3)大二度、音数1。(4)小三度1 1/2。
由此可见。确定一个音程的名称,不仅要看它的度数,也要看它的音数,根据这两个要素,构成了以上十四
教学目的: 彻底了解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熟练音程的转位会给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主要内容:
1、自然音程。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减五度音程,也就是我们上讲课讲过的十四种音程,叫自 然音程。
自然音程可以在基本音级上构成,也可以在变化、音级上构成。有的人把自然音程误认为没有升降号的音程
这是完全错误的。不管是在基本音级(没有升降号的音级)上或者在变化音级(有升降号的音数)上,只要
2、变化音程:除了增四度和减五度外,一切增减音程,倍增倍减音程都叫变化音程。变化音程是由自然音程变化而来的。变化情况可以说有两种。一种是作半音变化。如,大音程、纯音程增加
半音成增音程;小音程和纯音程减少半音程成减音程。一种是作全音变化。如小音程增加全音(两个半音)
成增音程大音程减少全音程为减音程。(图例)小3 大3 增3 增3 增3(图例)纯4 增4 倍增4 减4 倍减4 具体方法如下:
二、度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将音程的冠音升高或根音降低,可使音程的音数增加。将音程的冠音降低或根音升高,可使音程的音数减少。从而得到了各种变化的音程。
3、倍增音程。增音程增加半音而得。(图例)增4 倍增4 倍增4 增3 倍增3 倍增3 倍增3
4、倍减音程。减音程减少半音而得。(图例)减5 倍减5 倍减5 减3 倍减3 倍减3 倍减3
总之:小音程增加半音成大音程,大音程减少半音或小音程。大音程和纯音程减少半音成减音程,减音程减 少半音成倍减音程。
1、单音程。八度以内(包括八度)的音程叫单音程。不管它是自然音程还是变化音程只要没超过八度,前
(1)有独立名称的复音程。不超过两个八度,九——十五度。识别和构成它们的方法是单音程加七。识别
时先找到单音程然后加七。(图例)小10(小3+7)大9(大2+7)纯11(纯4+7)(2)没有独立名称的复音程。十六度以上。叫法是隔开一个八度的大三度,隔开两个八度的纯四度等等。(图例)
(1)度数的变化:一度转位成八度;八度转位成一度 二度转位成七度;七度转位成二度 三度转位成六度;六度转位成三度 四度转位成五度;五度转位成四度
(2)种类的变化:大音程转位成小音程;小音程转位成大音程。增音程转位成减音程;减音程转位成增音
程倍增音程转位成倍减音程;倍减音程转位成倍增音程。纯音程转位后仍为音程。除纯音程外,都向相反种
注意: [1]增八度转位后成减八度,而不是减一度。(减一度是不存在的)。这样没转位,根音冠音没颠倒
[2]增1度转位成减8度,增1度的根音与冠音的区别要看实际音高,高的为冠音,低的为根音。(图例)
(3)自然音程转位后仍为自然音程;变化音程转位后仍为变化音程。协和音程转位后仍为协和音程;不协
两个音程孤立听时,音响效果、完全相同,但写法和意义不同,叫“等音程”。等音程是由变化而来的。从 结构上有两个: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音程是基本乐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今后的学习极为关键。关于这一讲的实际内容其实
我们在上一讲就讲明白了。要正确的识别和构成音程,必须熟练的掌握前面所有内容。除了多写多练外,还要掌
握学习方法,找学习规律,那么识别和构成音程的最好方法是采取转位的办法。这我们就不一一举例了。
2、不管几度音程,先记数量少的,然后被7减去就是相反的。比如:二度音程,基本音级有两个小二度,就有
3、用转位的办法,只要记熟1——4度音程,就会知道5——8度。从纯一度开始每一种音程记一个,一样名
4、识别和构成音程时利用狭音程识别和构成广音程。如:给了的音程为广音程,先转位,后识别。让向上构成一
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讲为关于的知识。共四讲。在基本乐理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和后
这四讲的重点是各种的结构,识别与构成。是由音程构成,因此,进一步熟练音程是准确识别、判断,构成的基础和前提。而熟练原位机构又是识别与构成转位的基础。
一、什么是?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叫“”。(也有非三度的)例1 二、三。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三个音程构成的叫三。三中的三个音程下面的叫根音,中间的叫三音,上面的叫五音,可以用 1、3、5标记。三有四种类型:
4、减三。根音到三音为小三度,三音到五音也是小三度,根音到五音为减五度。例4——7 四种三:大三与小三都是协和,因为构成两种的所有音程都是协和音程。增三与减三
都是不协和,因为它们中包含了增五度和减五度音程。从三的色彩来看,大三比较明亮,小三
比较暗淡,增三具有向外扩张的特性,减三具有向内紧缩的特性。在音乐中,使用较多的是大、小
三,增、减三一般较少应用。三、七。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四个音所构成的叫“七”。七的四个音为根音、三音、五音、七音。标记1、3、5、7。常用的七有四种:
“低音”就是的最低音,低声部。与根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当是原位时,根音就处于低音位
置而不能把根音叫做低音。原位的音都是按三度音程排列的,以上讲的三、七都是原位。
二、转位:以三音、五音、七音作低音的叫“转位”。无论做什么转位,音的名称都不会 改变只是处的位置会改变。
1、三的转位:三有三个音,根音、三音、五音。因此除根音在低音位置外,三音和五音也可以处于
(1)以三的三音作低音,叫三的第一转位。转位后,低音(三音)与根音成六度关系,所以叫“六” 用“6”标记。例3
(2)以三的五音作低音,叫三的第二转位。转位后,低音(五音)与根音成四度关系,与三音成六度关
2、七的转位:七有四个音,一根音为低音时叫原位七。以三音、五音、七音为低音时叫转位七
(1)以七的三音作低音叫第一转位。转位后,低音(三音)与根音成六度的关系、与七音成五度关系,所以
(2)以七的五音作低音叫第二转位。转位后,低音(五音)与根音成四度关系,与七音成三度关系,所以也
(3)以七的七音作低音叫第三转位。转位后,低音(七音)与根音成二度关系,所以也叫“二”,标记 “2”。例6
三、等。两个孤立听时,音响效果是完全一样,但在音乐中的写法和意义不同,这样的叫“等” 有两类:
转位,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分清低音和根音的意义。就是说中的根音、三音、五音是固定不变的,不
管把它们转位转到哪个位置,它们的名称仍然不会改变,而低音的概念是,根音在最下面,根音就是低音,这时 的是原位;三音在最下面,三音就是低音,这时的是第一转位,“6”;五音在最下面,五音
就是低音,这时的是第二转位,“4 6”。那么我们一一分析四种三的原位与转位的结构。
那么假如给你任何一个音做的低音,你首先得看让你构成什么,是原位还是六或是四六,如果是原位,这个低音就是根音,如果六,这个低音就是三音,如果四六,这个低音就是五音,那么这
那么要构成各种七和三一样,首先要看给你的条件,其次是各种七的音程结构。如以 C为根音构成
任意七,C为三音,C为五音,C为七音所要构成的七都是不一样的。分解和三一样,必须搞清低音的
七的原位时,根音的低音,5 6 三音是低音,3 4 五音是低音,2七音是低音。
假如给你任意一个音作低音,如 D作低音,构成原位小小七D就是根音。构成小小七 5 6,D就是三音。构
从以上可以看出,七的转位中都有一个二速音程,下面是七音,上面是根音。5 6 二度在上面,3 4
(1)三找四度,四度中上方音为根音,下方音为五音。第一转位6四度在上面。第二转位 4 6 四度在下面(2)七找二度,二度中上方音为根音,下方音为七音,第一转位 5 6 二度在上面。第二转位 3 4 二度在
一、什么是调?“调”有两层意思,一是与调式有关的,如大调、小调、宫调、商调等。一种是单指“调高”,我们今天讲“调 ”,不是调式的调,而是调高的调。如果只讲调高,就涉及到调号,所以今天要讲的是“调号”
知道了调号就知道了“调高”。那么什么是今天要讲的调,课本上说,由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叫做
“调”。我解释为,按七个基本音级之间的固定音程关系构成的音列的音高关系叫“调”,全全半全全全半,不
管哪个调都得遵守这个音程关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 C调、D调等等。这些调都是由调号来标记的。简谱中用1=C
二、升号调和降号调。由七个基本音级所构成的调叫" C调",也叫基本调。它的调号没有升降号,只写谱号就
(1)G调 1=G 从C音向上纯五度便产生G调 G调的调号是一个升号 # F,因为从G开始向上排列,要符合基本音级的音列中的音程关系,全全半全全全半的音
程关系。必须 # F才行。把升号写在谱号后面的第五线上,表示所有的F要声高半音,及 # F,此升号在全曲都
固定唱名法其唱名法固定不变,不管乐曲是什么调,唱名都按基本音级的唱名去唱,也就是按 C调的唱名去唱,遇到升高或降低的音也需要准确地唱奏出来。
首调唱名法——其唱名随调的不同而移动,如 1=G,便以G作do,1=F,以F作do。因而大调音阶的主音,按首调 唱名总是do。
用升号构成的调基本就是七个(但再向上纯五度循环还会出现 # C、# D调等,按顺序排列调名及调号如下:
根据这些规律认识升号调的简便方法是,最后一个升号往上数一个小二度(半音),是什么音就是什么调。(切 记第七级有升号与八级为半音)
降号调也有七个。每出现一个新调就增加一个降号,在第四级上(首调唱 4)。按顺序排列调及调名如下:
三、调的五度循环,将各调按纯五度排列起来,叫“调的五度循环”。除上面的七个升号调,七个降号调外,当
然还可以继续作纯五度相生。如: # C调上纯五度为 # G调,b C调下纯五度为 b F调等。但再循环就没有实 际意义。
在七个升号调,七个降号调,还有 C调,共十五个调。但实际上只有十二个,不同高度的音。这样在两类调中就 有了三对等音调。
# C调= b D调、# F调= b G调、b C调=B调。等音调在钢琴上虽然音高相同,但在音乐中表现的作用不同,这样还是十五个调。
(一对等音调的调号相加等于 12个升降号,如 # C 调与 b D调,b D调为五个降号,# C为七个升号,共12个。)作业:练习18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调式部分,了解调式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乐理教学中的难点。因此,首先要搞
清有关调式的概念问题,调式音阶是分析调式的主要依据,要重点掌握,同时要多听、多唱、多分析各种类型 的歌曲、乐曲,以便掌握和熟悉各种调式特点,学会分析各种乐曲的调式。
1、调式:通俗的讲就是曲调的样式,乐曲的样式。歌曲的样式。一首歌曲或者一首乐曲总是采用了许多个音(其
实只有几个音)。而这些音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音高关系、音程关系、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其
中有一个最稳定的音起主干作用,这个音叫主音。其他音都围绕着主音进行而组成旋律,组成乐曲,主音又往往 是歌曲或乐曲的结束音。
我们称以主音为主干,按照一定规律联结起来的一条列音叫“调式”。各种歌曲,乐曲中由于各音所起作用不同,然而形成了各种样式,也就是各种调式。
2、稳定音与不稳定音:调式中的每个音级所起的作用不同,它们都以各自的性能岁建立和巩固调式起着不同的作
在大小调式体系中组成主三的三个音——主音、中音、属音在调式中起稳定作用,被称为稳定音,尤们
组成主时,稳定作用更明显。调式中另外一些音级则以不同的程度倾向与主音或主,它们有一种动的感觉
3、调式功能:调式中,有了这些稳定与不稳定的相互关系,调性才得以确立,每个调式音级这种稳定或不稳定的 不同作用,叫调式功能。
4、倾向与解决: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要求,这种等候进行的要求叫做倾向。按照倾向进入稳定音叫解决。
调:我们上讲讲过,调有两方面的解释。(1)调高,就是调号,和调式没关系。就是我们说的这首歌是G调或者
调性:调式所具有的特性叫调性。可以用二层意思来讲。(1)狭义的讲,指调式类别和主音高度。如C大调,主
音高度是C,调式类别是大调,具有大调的特性。C小调,主音高度也是C,调式类别是小调,具有小调特性。C宫
调,主音还是C,但调式类别是宫调,有民族特性等。(2)广义的讲,指各类调式所共有的特性。如C大调、G大
调、D大调、F大调等共有的特性是大调特性;c小调、g小调、d小调、f小调等共有的特性是小调的特性;C宫调、G商调等共有的特性是五声调式的特性。
7、紧张度与色彩感:这是调式的两大主要表现方面。紧张度是由于许多不同的手段造成的。但是重要的手段是
由于稳定音与不稳定音,稳定与不稳定的相互关系造成的。不稳定音级与的倾向性越尖锐,紧张度
就越强。七就比大小三紧张度强,越不稳定就越紧张。色彩感是由各音级与主音的音程关系所造成的。
比如大调式的主是大三,具有明亮的色彩;小调式的主是小三,具有暗淡,柔和的色彩。调式的
8、我们要讲的调式基本有两大体系,(1)大小调式体系。(2)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民族调式。其次介绍一下中 古调式,特种调式。
二、大调式。大调式简称“大调”。是由七个音构成的调式。其主音、中音、属音结合成主三。主三的大
三贺电结构使得大调式具有明亮的色彩。也就是说大调式的基本特征表现饿日主音上方大三度。因为这一音程最能 说明大调式的特点。
大调式有三种: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三种大调中,应用最广的是自然大调,这是大调的基本形式。
1、自然大调。是大调的基本形式,其音阶结构是由两个相同的四声部音阶结合而成,中间用大二度分开
如例 2《打起手鼓唱起歌》F大调,就是F为主音的大调式,所以叫F大调。F表示注音的高度,“大调”表示调式的 类别。
2、和声大调。将自然的六级音(由主音开始音阶向上数第六个音)降低半音,就叫“和声大调”。和声大调由于降低了自然大调的第六级音,因而在调式音阶中出现了增二度(减七度)、减四度(增五度)这样的
(2)Ⅰ级(主音T)、Ⅳ级(下属音S)、Ⅴ级(属音D)叫调性音。也叫正音级,在这三个音级上构成的三
为大三,也叫正三。它们对巩固调性(大调的特性)起主要作用。第Ⅳ级、第Ⅴ级是主音上、下纯五度,对主音支持力最强。正三包括了调式中所有音级。
(5)Ⅱ(上主)、Ⅳ、Ⅴ、Ⅶ(导音)为不稳定音,具有二度进行到稳定音的倾向,半音关系更强烈、更尖锐。
四、调与调式:调与调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每个调中都可以产生任何一种调式。如 C大调中可以产生C大调
a小调C宫、D商、E角、G 徵、A羽调式等。F调中可以产生F大调、d小调等。但不能误解为C调就是C大调,D调就 是D大调,F调就是F大调等。我们可以把调与调式理解为:调式与调号的关系,C调调号不一定调式是C大调,但C大调的调号就是C调调号。
调高是可以随便移动的,如 C调可以移为D调等,但调式不会因为调的变化而变化。如《歌唱祖国》为F调,调式
一、什么是调式。小调式简称“小调“。也是由七个音构成的调式。但其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大
调一样,不稳定以二度音程关系倾向于稳定音,构成旋律进行的基本音调。主三的小三结构使得小调式 色彩柔和、暗淡
和声小调由于升高第七级音,和和声大调一样,出现了四个变化音程及增二(减七)、增五(减四)度。为小调式 增加了新色彩。
关系大小调的特点:一是两调调号相同。二是两调在自然形式中音列相同。所以也叫听音列大小调,也称平行 大小调。
关系大小调,两种调式的关系,是它们的主音相差小三度,大调式的主音比关系小调的主音高一个小三度,小
调式主音比关系大调式低一个小三度。如 C大调和a小调,C大调的主音C比a小调的主音a高一个小三度。相反,a小调的主音a比C大调的主音C低一个小三度,它们的调号都是1=C,C调调号,它们两个调式中所有的音都相同,只不过级数不同,主音不同所以把它们叫做“关系大小调”。那么只要我们知道大调就可以找到它的关系小调,只要知道小调也就可以找到它的关系大调。关系大小调的调号用的是大调的调号。因此,给你一个小调后你只
C大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反之,a小调就是C大调的关系小调。看例24-1十五个调中包括的关系大小调各种形 式的调式 音阶。
同主音大小调的调号,永远相差三个升降号。C大调与c小调,c小调的调号是三个降号,C大调没有升降号。
3、同主音旋律大小调有三个音级不同,好是Ⅲ、Ⅵ、Ⅶ级/旋律大调与自然小调相近,旋律小调与自然大调相近。例 3——5 从以上三种调式比较中可见,调式的第Ⅲ级音对调式类别的影响最大。调式中第Ⅵ、Ⅶ级音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大
小调中变化无常。对其风格是有影响的。Ⅰ、Ⅱ、Ⅳ、Ⅴ级音在各种形式的调式中都是一样的,因而对调式的风 格没有任何影响。
第级为主音上方三度音,一直说明大调还是小调风格色彩。因此,在大小调的各种形式(和声旋律)中,Ⅲ级音 不会变的 作业:练习21
一、什么是五声调式,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饿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叫“五声调式”。(以某一音为基音,向上
纯五度推出另外四个音构成的调式)五个音构成的调式,属于我国民族调式的基础调式。五个音由低到高依次为
这五个音每个音都可以作为调式主音,所以,有五种五声调式。以宫音为主音的叫宫调式,商音为主音的叫商调
1、五声调式的特性音程:从以上五种五声调式的调式音阶可以看出,五声调式中五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是固定不 变的.宫—商为大二度,商—角为大二度,角—徵为小三度,徵—羽为大二度,羽—宫为小三度。就是大
音程成为五声调式的特性音程。大三度也是确认调式的主要依据。只要找到了大三度就找到了宫角音,找到了宫
角因就知道是什么调式了。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析五声调式的简便方法:(1)找主音(通过反复唱奏)。
(2)列调式音阶,并找大三度,确定宫角音。(3)根据宫角音,明确主音名称。(4)明确调式、调性。例1——16
五声调式的曲调也和大小调式曲调一样,在其调式结构内部也存在着紧张度和色彩感这两当面的表现要素,而造
当我们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时,总感觉到构成歌曲的许多高低不同的音在曲中所起的作用各不同。有的稳定
些有的不稳定,有的出现的次数很多,且地位重要,时值较长,又出现在强音多;有的仅出现一、二次,虽然这
(1)调性音:也称功能音。包括主音、属音(上五度)和下属音(下五度)。这三个音形成调式骨架。其中主音
最稳定,属音和下属音稳定性较差,三由于它们与主音形成四、五度关系,对主音有较大的支持力。这三个音有
确定主音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明确调性(主音的高度)的作用,这种明确调性的作用,称为功能作用,所以称 这三个音为“功能音”。
(1)调式: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排列,并以一个音为“中心音”,这样便形成了调式。(2)音阶:调式中的各个音按照音高关系从主音到相邻八度主音的排列叫音阶。
(1)等音调:两个调所有的音级都是等音,而且具有同样的的调式意义,称为等音调。(2)调的五度循环:将七个升降号以内的各调,按照纯五度关系排列,就构成了调的五度循环。
(2)旋律大调:在上行时与自然大调相同,在下行时第六第七级降低半音,这样的称为“旋律大调”。
IV VI VII(3)不稳定音级的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称为解决。(4)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增音程向外(扩大),减音程向内(缩小)。
(1)简谱:简谱只有一种唱名法,即首调唱法。(2)五线谱:五线谱有两种,首调唱法、固定调唱法。
(1)和声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七级升高半音,即称为和声小调。(2)旋律小调:降自然小调的第六级第七级都升高半音,即旋律小调。
(2)注意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注意旋律调式中的临时升降音级。(3)旋律的结束音往往是主音,(4)将旋律中的音按音阶排列,便于分析。
(1)中古调式:中古调式又称教会调式,源于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七声调式。(2)中古调式:利底亚、混合利底亚、弗里几亚、多利亚等
(1)近关系调:调号相同或调号相差一个升降号的各个调,都称其为近关系调。(2)调号相同的两个调(关系大小调或平行大小调)(3)调号相差一个升号的两个调(4)调号相差一个降号的两个调
(2)和声小调:有两个小调特征音与小三;一个大调特征音与大三。(3)旋律小调:有一个小调特征音与小三;两个大调特征音与大三。(4)同主音大调:没有小调特征音与小三;三个大调特征音与大三。
(2)和声大调:有两个大调特征音与大三;一个小调特征音与小三。(3)旋律大调:有一个大调特征音与大三;两个小调特征音与小三米乐M6。(4)同主音小调:没有大调特征音与大三;三个小调特征音与小三。
① 主音相同:表现在各调式虽不同,但他们的主音都一样 ② 宫音各异:表现在相邻的两个调式都是角音与宫音的互换。③ 调号不同:宫音不同其调号就不相同,调号是以宫音来决定的。
(1)转调的概念:由前一个调进入到后一个调,并在后一个调上结束,称为转调。(2)近关系转调:
(1)离调的概念:由主调临时转换到副调,在副调上既不做巩固,又不作停留,只是短暂的、过渡性质的,并且很快又回到主调,称之为离调。(2)离调举例
(1)调式交替的概念:音乐中两个不同的调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称之为调式交替。(2)大小调式交替:在大小调体系中,由于同主音大小调或关系大小调并存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调式转换。
② 非同名移调:某调移调之后,旋律各音名与原调不同,称之为非同名移调。③ 改变谱号的移调:通过改变谱号,使后调隔音的音名不变的移调。④ 移调乐器:奏出的实际音高与记谱音高不一致的乐器,叫做移调乐器。
教学目标:学习、认识音的长短,从记谱法层面对“音的长短”形成理性认识。重点难点:单纯音符、休止符、附点音符;音符时值的基本划分与特殊划分。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1)基本划分:音符时值能够“逐级向下一分为二”的划分,成为“基本划分”。如:单纯音符、附点音符
(1)散拍子:一种不受固定节拍限制,而且速度比较自由的节拍,叫做“散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