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米乐 > 音乐知识 > 钢琴技巧

一部正在发生的古典音乐史

2024-07-25 13:19:55

  一部正在发生的古典音乐史十多年来,他在听每一场音乐会之前,必先准备功课、研读乐谱,收集演奏家资料,做到万事俱备,他才胸有成竹地入场、听乐、找碴、写乐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他最新出版的新书《游艺黑白》。书中收集了他对当代 100 多位钢琴演奏名家或教育家的个人采访。内容兼具技术与趣味,生动活泼的对话里,处处闪现大师们深刻独到的专业见解。

  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自己居然走到了这里。《游艺黑白》于 2007 年 8 月初次出版,共 53 篇,55 位钢琴家、53 万字。

  现在的 2019 年新版,更新与浓缩原访问内容至 44 万字后,再行增补:原来 55 位钢琴家中,有 30 位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新版又添 53 位钢琴家访问,成为收录106 篇访问、107 万字、108 位钢琴家、109 位音乐家的访问录。

  最初想做访问,在于我想回答心里的疑问。问题,其实也反映出访问者是谁。在《游艺黑白》里,我的问题大致来自于以下这五种身分:

  我从十岁开始欣赏古典音乐。多年聆听,当然积累许多疑问。《游艺黑白》的访问很大一部分,围绕在作曲家与作品,尤其是钢琴家的诠释心得。

  一如演出,录音背后可能也有非常精彩的故事,绝对值得记录。许多经典录音,具有不逊于乐谱本身的影响力,成为当代与后世聆赏者的参考甚至依据。

  我的博士论文,牵涉到演奏学派、风格与传统,钢琴音乐的源流与演变,钢琴工业的制造变化,以及对作曲家的评价。

  我的硕士论文,讨论冷战时期美苏与美中之间,文化外交里的音乐活动,这包括国际、冷战局势、外交折冲与文化交流。这些议题自然会在访问中出现。

  我重视受访钢琴家,与当代作曲家的关系,希望他们在录音之外,也留下与作曲家合作心得的文字记录。

  我喜爱历史,注重知识传承,坚信无论演奏者多么天才横溢,教育与学习仍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我几乎不会遗漏关于学习过程的讨论。那不只关乎音乐,更关乎人生。

  “研究必须发自问题,而且是真心想解答的问题。”在我写作博士论文过程中,指导教授不只一次提醒,“但无论研究到哪个阶段,都不该忘却初衷,必须回到那个问问题的自己”。

  音乐最后仍必须是音乐,可以用脑,但更要用心去聆听。只要你对音乐感兴趣,《游艺黑白》就是为你而写的作品。它终究会让你更理解音乐,也更理解演奏家米乐M6官方网站

  总是穿得很体面,甚至华丽炫目。古典音乐是高深艺术,只有富贵阶级才能学习,也只有富贵阶级方能理解。能享大名的演奏家,都是早早成名,最好 20 岁之前就得到大赛冠军,然后就可一辈子吃喝不愁,终生都有光环围绕。

  “钢琴家”顾名思义,就是会弹钢琴。但什么叫“会弹”?只要会读乐谱,能把音弹出来,就算“会演奏”,不需要懂语文、文学、艺术、史地、、社会等等其他,甚至对乐理与音乐史,也不需要有深入钻研。

  然而,《游艺黑白》中的 108 位钢琴家,告诉你的会是另一种面貌。本书收录的访问,多从钢琴家的幼年学习开始。的确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天之骄子,但绝大多数都来自寻常家庭。

  “你怎么开始学钢琴的?”答案虽然五花八门,但让他们持续学习,最后决定以音乐为业的原因,全都是对音乐的爱。

  我确实访问了不少在 20 岁上下,就有杰出演奏事业的大赛冠军与传奇名家,但更多钢琴家的人生规律稳健,于演奏中磨练成长,在 50 岁左右登上事业高峰。

  就算得过大赛首奖,光环差不多就维持 10 年。无论成名早晚,若要维持技艺精湛,甚至持续进步,只能靠长久不懈的努力。

  要比快比响,受访者在这方面,几乎都有过人能力,但这只是他们的本领之一。论及演奏技巧,他们念兹在兹努力追求的,全都是句法清晰,色彩、声响、力度的微妙变化,尤其是极弱音的奥秘。

  即使没有特别问,从这些钢琴家的回答,我们也能知道他们博览群籍,对音乐与音乐相关之事都努力学习探索,对音乐以外之事也多所涉猎研究。灵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理解,对作品和创作者,对艺术、时代与人性,里里外外的理解。

  不少人问过我,访问了这么多钢琴家,能否从他们身上归纳出共同点?我可以说,虽然每位受访者都有自己的个性,年龄与经历差距也很大,但他们的确有一点相同,就是谦虚而有耐心。

  无论他们对人有多傲,在音乐面前,他们都谦虚,而且极为谦虚。他们知道音乐的标准与理想何在,于是懂得谦虚。然而他们也有耐心。既知不足,所以愿以一生时间琢磨技艺。面对音乐,他们永远把自己当学生,终身认真学习,孜孜不倦。

  首先,访问必须是你情我愿。其次,除少数例外,我以舞台演奏家为访问对象,我也只访问“我喜爱”以及“我有问题要问”的演奏家。除了一篇例外,本书所有访问都是面谈,而非仅透过书信或电话完成。

  这也形成本书的编排:一至四册整体而言,以钢琴家出生年排序,但第一、二册大致以学派或地域划分章节,第三、四册则渐渐走向个人化。

  如有读者能按顺序,从第一册第一篇看到第四册最后一篇,相信能对 20 世纪至今的钢琴演奏史、学派与风格变化、重要名家传承、诠释与演奏观点有所认识,也能对重要作曲家与乐曲有相当了解。

  当然,每位钢琴家都有独一无二的人生历程。本书内容更像是艺术家,透过自身经验来反映时代。访问不只关于音乐,更包括对于艺术、文化、、社会、家庭以及人生的讨论。

  如果你是爱乐者、习乐人或音乐家,《游艺黑白》必然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是一般读者,相信其中故事也能令你拍案叫绝。这是适合所有人欣赏的书。

  还能说什么呢?十余年下来,《游艺黑白》承载了许多期望,也记录了许多友谊。能写能说的都放在访问里了。出版团队和我诚心诚意,为大家献上这个新版本,祝你阅读愉快、赏乐愉快。

  齐默尔曼 Krystian Zimerman。1956年12月5日出生于波兰扎布热,1975年荣获华沙肖邦钢琴大赛冠军,更获得该赛波兰舞曲奖与玛祖卡舞曲奖,自此深受国际乐坛重视。他不仅对钢琴演奏、钢琴制造与音乐作品皆有深刻了解,也有洞悉世事的敏锐观察与超然哲思,融合其非凡品味而成独一无二的伟大艺术。他的曲目多元宽广,演奏日新又新,是20世纪至今最受推崇,亦最为特别的音 乐艺术家之一。

  席夫,András Schiff。1953年12月21日出生于布达佩斯,5岁学习钢琴,进入李斯特音乐学院后先和瓦达茨学习,后成为卡多萨、拉多什、库塔格等人的学生,又于伦敦和马尔科姆研习。他在柴科夫斯基大赛与利兹大赛皆获佳绩,从此展开辉煌演奏事业。席夫演奏精湛,录音等身,无论现代钢琴与古钢琴皆得心应手,也担任指挥,曾录制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与协奏曲全集,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与诸多键盘作品等等,对巴托克、舒曼、勃拉姆斯、雅纳切克等亦有深入诠释。英国女王于2014年册封其为爵士。

  波格雷里奇,Ivo Pogorelich。1958年10月20日出生于前南斯拉夫,11岁至苏联学习,后潜心钻研李斯特—西洛迪学派。他于1978年赢得意大利卡萨格兰德大赛首奖,两年后又获蒙特利尔大赛首奖。1980年他参加华沙肖邦钢琴大赛却未入决赛,担任评审的阿格里奇辞职以示,自此轰动乐坛,更以一连串精湛演出奠定其国际巨匠声望。

  演奏之外,波格雷里奇亦投身于慈善事业,1988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亲善大使”,1992年克罗地亚政府亦任命他为“文化大使”。他风格几经变化,持续钻研演奏技巧以达前无古人之境,是当今最独特的演奏大师。

  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1937年7月6日生于苏联高尔基,阿什肯纳齐6岁在中央音乐学校习琴,1955年得到肖邦钢琴大赛亚军,1956年得到比利时伊丽莎白大赛冠军,1962年和英国钢琴家奥格东共获柴科夫斯基大赛冠军。1963年他与妻子在旅行途中投奔自由,旋即在西方大放异彩,1969年起在冰岛首次以指挥身份登台,之后更逐渐将重心移往指挥,但仍保持钢琴演奏与录音。他和经纪人帕罗特合著有《边界之外》,详述其脱离铁幕的心得。

  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 1928年10月14日生于纽约, 3 岁学琴,7 岁就读柯蒂斯音乐学院和文格洛娃学习,后来更成为霍洛维兹的学生。他演奏生涯起步甚早,21岁赢得莱文特里德比赛大奖后开始了光辉灿烂的职业生涯。1980年他因“肌张力不全症”退出双手钢琴家舞台,除了仍演奏左手曲目,将心力转向教学,担任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近三十年,作育英才无数。不只音乐学养深厚,格拉夫曼也是著名的东方艺术鉴赏家与收藏家,至世界各地旅行考古。

  基辛,Evgeny Kissin,1971年10月10日出生于莫斯科,6岁学琴,12 岁在莫斯科一晚连演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轰动乐坛。17 岁与卡拉扬、柏林爱乐合作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19岁与梅塔和纽约爱乐合作肖邦两首协奏曲,并于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独奏会,从此成为最具知名度的钢琴巨星。1997年他于伦敦逍遥音乐节举行其百年历史中首场钢琴独奏会,吸引六千多名观众,盛况空前,同年获颁凯旋奖,为该奖最年轻得主。

  王羽佳,Yuja Wang,1987年2月10日生于北京,6岁学琴,后于中央音乐学院和凌远学习。1999 年,她至加拿大卡尔加里皇家音乐学院与陈宏宽学习,2002年至柯蒂斯音乐学院和格拉夫曼学习。2003年以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在苏黎世举行欧洲首演,从此开展国际演出事业。今日王羽佳已和世界各大指挥、乐团合作演出,在繁忙演出行程中持续拓展曲目,2017年获“音乐美国”年度艺术家。

  傅聪,Fou Ts’ong, 1934年3月10日出生于上海,傅聪为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他7岁半随梅百器学习,1952年2月与上海交响乐团演出,隔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比赛获得第三名。1955年他在第五届华沙肖邦钢琴大 赛荣获第三名,更得到象征最能深刻诠释肖邦的玛祖卡奖,为首位获此殊荣的非斯拉夫人,自此深受国际重视。傅聪学贯中西,演奏充满深厚人文素养,不只肖邦诠释成就非凡,对亨德尔、 斯卡拉蒂、海顿、莫扎特、舒伯特、德彪西等作曲家也有精深见解,除演奏外更投身教育,为当代钢琴与教育巨擘。

  邓泰山,Dang Thai Son,1958年7月2日出生于越南河内,在战乱中由母亲启蒙学习钢琴,天分由苏联音乐家卡兹于1974年至越南访问时发掘。1977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就读,师事纳坦森。1980 年,从未参加过任何比赛的邓泰山成为第十届华沙肖邦大赛的冠军得主,也是该赛第一位亚洲冠军。他得奖后仍于苏联随巴什基洛夫精进琴艺,1995 年成为加拿大公民。邓泰山技巧精湛,音色缤纷灿烂,对各派曲目皆有独到心得。他也是出色的教育家,现任教于蒙特利尔与美国奥伯林音乐学院。

  拉贝克姐妹,Katia & Marielle Labèque,举世闻名的钢琴重奏组合拉贝克姐妹,姐姐卡蒂雅与妹妹玛瑞尔皆出生于法国昂代伊。她们由母亲启蒙学习钢琴,1961年在巴约纳首度公开演出,进入巴黎高等音乐学院师从迪卡芙,1968 年毕业后即以双钢琴搭档展开演奏生涯,从古乐到爵士,曲目无所不包,并委托创作改编新曲目供钢琴重奏演出,以精湛技巧和无可比拟的默契闻名乐坛,和全世界著名乐团与指挥皆有成功合作。除了演奏与录音,她们更成立拉贝克基金会,为双钢琴与四手联弹曲目,以及音乐教育持续贡献。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